“猴子不好卖了”:昭衍新药的利润危机与资本谜团
健康之声
个人
2025-04-17 08:38:19
健康之声
阅读
A+ A-
2024年3月28日晚,昭衍新药(603127.SH / 06127.HK)发布年报,披露了一份极具警示意义的“亏损边缘”成绩单:营收同比下滑15.07%,净利润大降81.34%,毛利率下挫14.19个百分点至28.43%,创下近年最差业绩表现。
这家曾以“实验猴产业链+非临床CRO服务”双驱动闻名的CRO企业,正面临业绩下滑、监管质询、资本质疑和行业变革的多重挑战。
业绩跳水,实验室服务利润骤减九成
昭衍年报显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18亿元,归母净利润仅7407.5万元,净利率为3.46%。公司坦言,实验室服务业务净利润同比大降89.40%至5018.7万元,成为拖累整体利润的核心原因。
财报解释,营收与利润下滑,主要因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实验动物资产(即“猴子”)价格波动造成的公允价值损失达1.14亿元。但这是否真是全部问题?
若剔除生物资产“账面减值”,实际主营业务——实验室服务——确实在逐季恢复:Q1亏损2104万元,Q2扭亏为盈达580万元,Q3升至1354万元,显示核心运营面并非全线溃败。
高管精准减持,“套现跑路”质疑难解
更引发市场警惕的,是高管在公司业绩高光期的“精准”减持行为:冯宇霞(董事长):2022年5月12日-27日,减持382万股,套现2.84亿元;左从林(时任副董事长):2022年减持462万股,累计套现超2.76亿元;姚大林、周志文等高管或大股东:合计减持金额超5亿元。
但上述减持,并未严格遵守信息披露义务。2024年2月,北京证监局向冯宇霞、周志文出具警示函,指出其在持股变动达到5%时未依法披露,直到累计变动9.16%才公告,构成重大信披违规。
“猴子账面跌价”迷雾重重:利润真实否?
值得注意的是,昭衍净利润缩水80%,最大“元凶”来自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024年前三季度因“猴子价格下跌”账面亏损达1.77亿元。
但行业人士指出,这种公允价值变动对公司现金流和实际经营影响甚微。
正如珠宝商不靠金价而靠服务费盈利,昭衍新药本质是“卖实验服务而非卖猴”,猴价高低并不直接决定盈利能力。然而,由于其主营集中于安全性评价,业务体量小、依赖动物实验,“猴子资产”账面价值的波动,对利润端表现尤为敏感,导致财报“失真”。
FDA宣布淘汰动物实验,未来模式遭到挑战
2024年4月10日,美国FDA发布政策,计划逐步淘汰在新药IND申请阶段的动物实验,转而采用AI建模、类器官等替代技术。
尽管昭衍公告中淡化了其影响,称公司主营不受太大冲击,但行业普遍认为这是对传统动物实验CRO企业的结构性利空,尤其是中小型、未转型的服务商。
在AI制药浪潮和伦理诉求推动下,动物实验已不再是唯一选项。昭衍是否具备拥抱新技术的能力和资源,将成为其未来生死转折点。
监管问询与市值下挫,投资信心待修复
2024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昭衍年报信息披露发出《监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就经营真实性、资产减值合理性、信息披露合规性等方面做出说明。
二级市场已做出反应:港股跌幅一度超过13%,A股股价年内跌去三分之一。
尽管昭衍表示,当前拥有22亿元在手订单、海外业务保持稳定,但投资者更关心其毛利率持续下滑(主业已跌至28.43%)、创新业务布局模糊以及管理层诚信问题。
昭衍的拐点,可能不只是“猴子价格”
昭衍新药曾是A股CRO领域“黄金链条”的一环,深度绑定新药安全性实验赛道。然而,当行业进入洗牌期、技术演进倒逼转型,高管又深陷违规减持争议,资本对其持续经营能力和治理结构的疑虑正在加深。
猴子价格可以恢复,客户订单也可积累,但信任一旦失守,修复代价巨大。
2024年,或许是昭衍新药必须从“卖实验”向“卖体系、卖科技”的关键转折点。
健康号声明:
本文由入驻健康号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健康号立场。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同时提醒网友提高风险意识,请勿私下汇款给自媒体作者,避免造成金钱损失,风险自负。如有文章和图片作品版权及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邮箱:kangNEWS@163.com
IP属地:河北
最新文章
精选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