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银行增长乏力,市场地位进一步边缘化,行业竞争劣势凸显

2025
03/05

九州评论

个人

分享

2025-03-05 10:25:06

九州评论

阅读

A+ A-

近年来,民营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中持续扩张,但行业竞争加剧以及经济环境变化,使得部分机构面临增长放缓甚至业绩下滑的挑战。

近年来,民营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中持续扩张,但行业竞争加剧以及经济环境变化,使得部分机构面临增长放缓甚至业绩下滑的挑战。作为全国第三家、中西部首家以互联网模式运营的民营银行,四川新网银行曾凭借小米、新希望、红旗连锁等明星股东的支持,在短时间内实现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大关。然而,随着外部经济环境趋紧、行业监管趋严以及自身经营模式的短板逐步显现,新网银行的经营状况正面临严峻挑战,甚至有陷入困境的风险。

资产增长乏力,经营业绩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根据新网银行最新披露的《2025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该行总资产为1026.78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2.48亿元,较2024年年中减少22.41亿元,资产规模明显缩水。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该行资产规模曾同比增长35.32%,而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速仅为4.18%,增长势头戛然而止,甚至出现“缩表”迹象。相较于微众银行(5800亿元)和网商银行(4888.85亿元)的资产规模,新网银行的市场地位进一步边缘化,行业竞争劣势凸显。

与此同时,该行的盈利能力也在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新网银行营业收入为46亿元,同比增长18.53%,但净利润仅为5.7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1.66%。这一“增收不增利”现象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4年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15%,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6.56%。这一趋势表明,新网银行虽然仍能维持一定的收入增长,但其盈利能力正遭受严重侵蚀,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压力日益加重。

不良贷款持续攀升,资产质量承压

新网银行近年来的资产质量也在恶化,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3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已从0.11%一路攀升至1.72%,2024年三季度末进一步升至1.74%,创下历史新高。尽管1.74%的不良率仍低于部分传统银行,但考虑到新网银行主要服务的是信用资质较弱的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其实际信贷风险可能更大。更为严重的是,该行近年来采取“宽松审核+高额利率”的风控模式,虽然短期内带动了贷款增长,但随着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这一策略的风险已逐步显现。

此外,该行的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也在下降。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新网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182.26%,较2023年末下降13.5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则下降至11.15%,同比压降0.2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下降意味着该行对不良贷款的风险防御能力减弱,而资本充足率的降低则影响其未来进一步扩张贷款业务的能力。如果资产质量持续恶化,新网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拨备计提压力,进一步拖累盈利表现。

股东股权遭冻结,资本稳定性存疑

新网银行股东层面也频频传出利空消息。近年来,多名股东因债务问题导致股权遭到司法冻结或拍卖。2023年,嘉美印染公司持有的9000万元股权被法院冻结并最终以1.93亿元拍卖;巨洋集团持有的1.8亿元股权自2021年起被冻结,并在司法拍卖平台上两次流拍。2023年,四川雄川贸易持有的3%股权也被拍卖,最终被成都建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收购。此外,天眼查数据显示,新网银行股东发生过至少10次股权冻结,最新一次发生在2024年7月5日。

股权频繁遭冻结及拍卖,不仅反映出部分股东的财务状况不稳定,也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新网银行资本稳定性的担忧。如果股东变动过于频繁,可能会影响银行的治理结构、业务战略的连贯性以及未来的资本补充计划,从而进一步拖累其发展步伐。

面临多重挑战,新网银行亟待破局

面对业绩增长放缓、不良贷款上升、资本充足率下降、股权结构动荡等多重挑战,新网银行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以缓解风险。该行在《2025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中提出多项风控措施,包括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加强数字化风控管理、完善贷后催收体系等。然而,能否有效遏制资产质量恶化、恢复盈利能力,仍有待时间检验。

对于新网银行而言,蒙眼狂奔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如何在业务合规性和增长之间找到平衡,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盈利质量,将成为其生存发展的关键。如果无法有效应对当前困境,未来新网银行或将面临更严峻的资本和监管挑战,甚至可能被市场边缘化。


 

相关阅读

精选

热榜

关注我们

  • 华夏健康网APP

  • 华夏健康网公众号

热门产品: 华夏健康网知识

关于我们 免责条款 版权说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24 九州康网(四川)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值班电话:134 0864 95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蜀ICP备202410813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川(备)-经营性-2024-0030

公安部网安备案: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2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