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名难掩旧疾,奇富科技平台化转型遭遇信任危机

2025
04/24

经济格局

个人

分享

2025-04-24 08:14:51

经济格局

阅读

A+ A-

奇富科技(原360借条),试图通过品牌更名和业务转型重塑形象。但有媒体发现,平台虽已更名为“奇富借条”,却并未摆脱旧有弊病:暴力催收、高利贷、信息泄露、合同陷阱等问题仍层出不穷

在消费金融行业趋于合规化转型的背景下,曾以“360借条”广泛渗透大众视野的奇富科技(原360借条),试图通过品牌更名和业务转型重塑形象。但有媒体发现,平台虽已更名为“奇富借条”,却并未摆脱旧有弊病:暴力催收、高利贷、信息泄露、合同陷阱等问题仍层出不穷,在用户投诉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舆情,企业声誉与用户信任持续遭受重创。

真假广告混淆视听,短信诱导遭质疑

2024年底,一则《很多人收到的“360借放款成功”短信,到底是诈骗还是广告?》的新闻引爆舆论焦点。上海市民杨先生接连收到声称“360借放款成功”的短信,显示高达18万元余额并附有跳转链接,令人误以为个人信息遭泄露。奇富科技方面回应称该类短信属于第三方诈骗行为,平台已成立反诈项目组。但据《证券之星》调查发现,不少短信确实指向官方页面,甚至诱导用户下载APP,引发对企业是否“借诈骗名义做营销”的质疑。

催收手段“进化不改”,暴力与骚扰并存

2025年第一季度,奇富借条因暴力催收问题再次成为投诉高发平台。据黑猫投诉等渠道数据显示,催收人员不仅频繁拨打用户电话,甚至深夜连环骚扰,并擅自联系通讯录中的亲友,传达债务信息、实施威胁恐吓,严重侵犯用户隐私权与人身安全。尽管奇富科技曾在2021年因违规催收被监管约谈并下架整改,但显然,其催收外包模式和内部管控机制仍未有效完善。

与暴力催收并行的,是奇富借条隐秘收费和高利贷指控。用户普遍反映:合同标称利率约24%,但在实际还款中发现每月被收取不透明的“担保费”“服务费”,将综合年化利率推高至35%以上。部分用户在还清贷款后,才发现多支付了数千至上万元利息与隐形费用,显然已突破司法保护利率红线。

同时,平台在未经充分告知的情况下设立所谓“红酒分期”“权益合同”,部分借款人投诉称根本未知晓相关商品交易内容,已构成误导或诱导签约,涉嫌消费金融合同“阴阳面”的违规问题。

隐私收集争议再起,老问题新爆发

隐私合规方面,奇富借条历史上屡遭媒体曝光。2023年,《澎湃新闻》曾卧底调查其合作催收机构,揭露其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用户通话记录、通讯录、短信内容用于施压。2024年,多名用户再次反映在未授权情况下收到贷款电话、短信,怀疑平台未落实用户信息保护要求,涉嫌信息泄露。

面对业务合规压力,奇富科技自2022年起大力推进“去兜底、轻资本”平台化转型。2024年,平台服务贷款促成规模占比首次超过贷款服务,占比升至53.0%,而“兜底型”表外贷款比例收缩至18.6%,较2023年下降逾四个百分点。

不过,该平台并未彻底放弃高利润的重资本业务,而是将其重心转向表内化运营,通过信托、ABS等方式撬动融资,2024年表内贷款余额增至319亿元,占比达23.3%。其中ABS发行规模达152亿元,资金成本同比下降8.3%,助推平台净利润大涨46.2%至62.6亿元。

这一转型策略显示出奇富科技在“降低监管风险”与“维持高增长收益”之间的谨慎权衡,但也暴露出:其业务结构正在逃避外部监管的严密审视,却无法回避用户体验与舆情危机的直接冲击。

监管新规已至,舆论与合规重压难卸

2025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自10月起施行。该新规虽未对平台担保业务全面禁止,但明确要求助贷平台不得直接或间接向借款人收息、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兜底”。

这意味着,奇富科技若继续通过第三方“包装担保”方式变相加息,将面临更加严厉的监管审查与法律责任风险。当前其平台收入结构虽已偏向“技术赋能”,但催收风波与不透明收费仍未根除。

“改名不能掩盖旧伤”。奇富科技在业务端的变革尚未传导到合规体系和用户体验上。暴力催收、高利率陷阱、信息安全等问题不断发酵,折射出平台“流量金融”逻辑与“合规为本”目标之间的本质冲突。

在强监管、强合规的时代背景下,金融科技平台真正需要更改的不是名称,而是对用户权益的基本尊重与商业模式的自我反省。唯有如此,才能走出“套路金融”的舆论泥淖,真正实现平台向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阅读

精选

热榜

关注我们

  • 华夏健康网APP

  • 华夏健康网公众号

热门产品: 华夏健康网知识

关于我们 免责条款 版权说明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2024 九州康网(四川)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值班电话:134 0864 95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ICP备案:蜀ICP备2024108139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川(备)-经营性-2024-0030

公安部网安备案:川公网安备51015602001202号